自从在社交媒体搜索了几次“大锅卤菜”,App推送机制就把内参君定义为一个“激情满满的创业者,启动资金不多,正积极寻找快捷省事的好项目”,自此新世界开启了。 社交媒体每天都会推送新的创业项目,凉菜稀饭、云朵舒芙蕾、冰淇凌臭豆腐……好项目争着往眼睛里“涌”。闭上眼,就是摆着地摊数着钱,一月暴富,真是太美好了。 每月1日爆浆榴莲饼,2日街头牛排,3日提拉米苏,4日酱板鸭,5日大锅卤菜,6日卤味鸭货,7日脆皮五花肉,8日舒芙蕾,9日台湾车轮饼,10日黄河大鲤鱼,11日街头烤肉,12日枣糕,13日油炸豆干,14日纸包鱼,15日1米烤串,16日冰淇淋臭豆腐……忙活半个月,好日子就要来了! 看着这些包装痕迹很重的“地摊创业神话”,“演员”排队表演的盛况,一个新的念头不断徘徊:这些创业项目并非与餐饮圈割裂存在,只要略微看看餐饮趋势,便能从“摆摊暴富”的传闻中清醒。 摆摊神话的起点是大锅卤菜,大铁锅上堆着满满当当的卤菜,猪蹄、海带、豆角、豆干,摊位围着里三圈外三圈的人,不少食客不远千里、万里,只为这一口卤菜。不一会,卤菜卖光,大锅见底,老板就能乐呵呵地数钱了。 当然,这种热闹景象只发生在视频中,现实中年轻人越来越不爱吃卤味了。2024年年末,卤味频频登上热搜,关联的词条是“卤味为什么卖不动了”、“年轻人不爱卤味了”…… 更具象的数据来自卤味三巨头,2024年绝味食品、周黑鸭、煌上煌营收均较上年同期呈现滑坡。在2024上半年,绝味食品、煌上煌、周黑鸭分别减少了981/445/360家门店。 这几年,卤味价格一路上涨,随便买点卤味,都要四五十,与当前的消费趋势格格不入。雪糕、面包、麻辣香锅后,卤味也加入了“消费刺客”的行列。 这之外,电商平台快速崛起的卤味品牌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。综合来看,卤味赛道并非是一个积极上扬的,消费热情绝不可能靠一个陌生摊位激活。 那就是榴莲饼,它销售额惊人,两个摊位就能卖上1万块;它操作简单,一个面团,一团榴莲馅,就能引来路人热捧,食客络绎不绝,甚至有人不远千里,只为一尝这又脆又拉丝的榴莲饼,搞得人心痒痒(赚钱的心)。 但内参君仔细搜寻了各类视频中榴莲饼的价格,最便宜的差不多要30元,最顶配的要到60、70多元,这要放到面包店里卖,早被人喊成“榴莲饼刺客”。 这几年的烘焙品类,风卷残云,变化最大的,消费者价格敏感度也越来越高,对“高价面包”的容忍度越来越低。平价、高品质成了烘焙品类的主旋律。“2元面包店”的兴起,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,消费者对平价面包的渴求。 曾有从业者半开玩笑地聊到,“看哪个蛋糕、面包火不火,看盒马上没上新,如果上了说明是真火,但你也没有跟的必要了,因为你可能‘打不过’它。” 综合来看,一个门槛为30元左右的烘焙单品,准入门槛那真是高了。此外,榴莲的价值感也在削减,在准入条件放开、通关便利化提高、东南亚各国竞相争夺中国市场等综合因素下,榴莲价格大跳水,“榴莲自由”猝不及防地来了。 又是各种励志的故事导入,让人精神一振,随后便是渲染“爆浆猪排”的各种抢手,食客络绎不绝。滑到评论区,一句话点醒了我的发财梦,“某新鸡排带来的爆浆时代都快结束了……这时候还来入这个红海”。鸡排换猪排,换汤不换药。 回到这个品类上,头部的正新鸡排门店收缩至万家,与巅峰时期的2.5万家相去甚远;曾经推出比脸大鸡排的正豪大大鸡排,也在2024年底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。 收缩与退市的原因众说纷纭,有产品品质的问题,有产品结构的单一,还有整个“炸货”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。大鸡排之外,新物种频出,如满巍明富有特色的生炸鸡架,如古法传承的临榆炸鸡腿……产品的差异化让消费者“见异思迁”,逐渐抛弃了“大鸡排”。 内参君住所附近的菜市场,有一生存力超强的炸货铺,好品质和独特调味,让其经历多轮冲击屹立不倒。一位小吃品类的创业者曾提到这样一个观点,品类选择选旧不选新,存在10年以上的品类会一直存在下去。虽然“爆浆猪排”略有落伍,但炸货这一小吃赛道,仍有发展空间。 但干餐饮早已经不是低门槛的事了,随着信息差的消除、供应链的完善,越来越多创业项目正变成一款产品,随着电商、商超等渠道,进入消费者的日常。如小酥肉、炸蘑菇、烧鸟串、烤榴莲……一个空气炸锅在手,这些产品在家就能轻松自制。 想吃上餐饮这顿饭,还是要理性的思维与勤奋的努力,而不是看到视频中渲染的“月入XX万,不用上班自己就能猛猛干”,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,必然要上桌吃饭发大财了。


